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澳门民间社团发展概况(1999年之前)
所属图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关键词:
变革与分化:澳门民间社团的发展

蓬勃的结社与众多的社团,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社会运行模式,是澳门社会与众不同的显著特征之一。澳葡政府时期形成的双层二元治理结构“双层”是指政府与民间两个层次;“二元”是指华人与葡人两个不同的社区单元(参见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客观上有利于民间社团取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空间,因此,民间社团在澳门既源远流长又长盛不衰。回归以来,随着政治环境与居民身份的转变,民间结社之风更趋炽热,社团发展进入变革与分化的新时代。本文将首先介绍民间社团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然后分析回归以来民间社团的发展概况与态势。

民间社团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民间结社是移民社会的基本现象。作为移民社会的澳门,其民间结社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至特别行政区成立之前,澳门民间社团组织的发展经历了“慈善结社”、“赈难结社”,到“维权结社”的不同阶段。在结社形式上,出现了从传统的神缘、地缘、业缘、趣缘组织到现代型的互益、公益性社团,以及意识形态化与利益化社团等,且中、西形态各异的民间社团组织相互共存。此处我们借着现有的社团登记资料追寻民间社团在澳门的起源、演变及其现代转变的历程(见表1与图1)。

表1 澳门民间社团发展概况(1999年之前)

图1 澳门社团总量与分类结构变化曲线图

以表1所示的澳门社团总量与类别数量为据绘制增长变化曲线图。图1与表1显示,澳门民间社团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民间社团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慈善公益组织与工商、知识团体

澳门早期民间组织的起源与变迁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从宗教性组织到世俗性组织,第二次转变是世俗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