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永和社区种植面积变化表
所属图书:独具特色的边境佤寨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关键词:
经济生活及其变迁

第一节 经济概况

佤族是永和的世居民族,历史上长期处于半农半猎的原始农村公社的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发育不全。以部落头人制、部落王制为主的经济形态虽然曾受傣族封建领主制经济的影响而发生了一些改变,以至与沧源佤山地区的其他一些佤族部落具有明显的区别,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永和佤族仍然保留着原始农村公社的残余,并未形成真正的封建领主经济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和地区与沧源其他佤族社区一样进行了民主改革,采取“直接过渡”的方式,废除王子、头人及富裕阶层的特权,将土地全部收归公有后,再调整给基本群众耕种。1955年底,永和佤族村寨完成了民主改革。之后,与全国其他农村一样,经历了合作社、农村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个发展阶段。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单一,长期以来,永和仍是一个相对贫困的边疆民族社区。

永和社区至今仍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土地多为砂页岩红壤,海拔1300~1800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较为适合农业种植。截至2008年,全社区有9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其中6个为城镇居民小组,11个为农村居民小组;共有1184户,其中农业户578户,城镇户606户;总人口4754人,其中农业人口2435人,城镇人口2319人,有农村劳动力1460人。全社区共有耕地3297亩,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35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旱谷和玉米;耕地面积中,有水田1679亩,旱地1618亩。有林地2.04万亩,主要种植部分经济林木,均不成规模。2008年全社区粮食总产量81.1万公斤,人均口粮333公斤,人均纯收入1929元。

农业是永和的支柱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