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33年定县土地交易契约统计
所属图书: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关键词:
分散与不均: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的土地分配关系

关于中国近代土地分配关系,早在1920—1940年代就有许多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当时几乎所有不同背景的学者、团体乃至政治对立的党派,都一致认为地权分配不均,而且呈集中之势。只是有个别学者发出了与此不同的声音,认为地主富农占地比例并非革命者所说的那样惊人,而是在地权集中的同时也有分散。参见〔英〕托尼《中国之农业与工业》,正中书局,1937,第42、31页;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路明书店,1949,第161页;王劲《鲁东农村土地所有权转移的趋势》,《农村经济》第3卷第7期,1936年5月,第89—98页;乔启明《抗战以来各省地权变动概况》(1942年2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乡村经济卷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第418—421页。当然,这种声音是很微弱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数十年内,地权分配恶性集中的观点仍一直居于统治地位。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土地关系史的研究开始发生变化。对学界震动最大的,就是有些学者提出土地分配并非以前所认为的那么集中,而是相对分散,并且还处于总体分散之势。可参见郭德宏、章有义、史建云、赵冈、曹幸穗、史志宏、张佩国、黄道炫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刘克祥的观点似乎一直被学界认为是传统的,其实他也有新的认识:中国地权分配从长期看大体处于“常态”。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地权分配集中与分散并存,但一些地区集中趋势明显。但在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尤其是经济恐慌期间,农民丧失土地,自耕农减少,土地趋于集中。参见刘克祥《传统集约农业琐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中册,人民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