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0年北京市各级教育外省市学生就读情况
所属图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3~2014)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关键词:
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困境与出路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各级政府社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层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清晰地反映了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价值理念的变迁: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限制”;到90年代的“差别对待”,再到21世纪以来的“以人为本,追求公平”。但是“以人为本,追求公平”的政策理念的树立只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必备条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能否真正得到解决,多大程度上解决主要还要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流入地政府作为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落实。

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发展阶段

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以限制为主时期(1986~1998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最初几年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一直处于严格控制和被限制的状态,直到1996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办法(试行)》仍然有着浓厚的限制色彩,这与这一时期国家对流动人口采取以“堵”为主的宏观政策相一致,该办法就有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办学、收费、管理等问题做了原则性规定,并在六个地区开展试点。比如该办法中规定“应建立严格的适龄儿童、少年流动管理制度,凡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体现了以限制为主的思想。但是该办法也提出流入地政府要为流动儿童、少年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应承担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

2.第二阶段 公校借读收费时期(1998~2000年)

强调流动儿童家庭要为借读缴费的经济责任;1998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联合颁布《流动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