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北京市农产品产量的变化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
出版日期:2008年4月
关键词:
2007~2008年中国大城市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

都市型农业(Metropolitan Agriculture),从空间位置上说,就是地处大城市或都市圈地区的农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城市以及都市连绵区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都市圈地区的农业从最初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临时性、过渡性”的产业,变成了一种有生命力的产业。城市和都市圈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表露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农业的一个特殊的地域类型。本专题以北京市为例描述和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与特点

近年来,已有许多城市正式将农业定位于都市农业或都市型农业。国内学界一般把分散在城市内的插花式、镶嵌式布局的农业称为都市农业,把它们与都市其他地区的农业一起称为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中富有发展潜力的地域类型。从总量看,根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中国大城市郊区覆盖了全国县、乡、村总数的10%~17%,耕地面积、园地面积、农村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对中国农业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张强:《中国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现代化论坛(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2。从发展水平看,都市型农业代表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展现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活进步的方向。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以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后,都市型农业作为城市地区的食品供给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所处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拥有1600万人口、1.64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