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中共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来,随着中央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的增加,对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整体上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具有如下特点。
(一)中央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
1998年中央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加大(见表1),2004年后投入增长的势头更快,据初步统计,2003~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总计达15060亿元(2007年为预算数),见郭建军:《新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研究》,载《新阶段的中国农村综合改革》,《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会议论文集》,2007。相当于前10年(1993~2002年)的总和。其中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的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投资也有一定程度增加。国家发改委有关资料显示,2003~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水利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共达776.62亿元,其中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工程建设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达164亿元;用于渠首工程、干支渠及相关设施的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达94.5亿元;
表1 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情况
用于水资源保护、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投资近45亿元。这些方面的投入均比以前有较大增长。其他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也大幅度增加。
(二)对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强,投资有所增加,建设速度加快
农村实现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自力更生进行建设,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这严重阻碍中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