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
所属图书:转型中的农村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战略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过程及瞄准分析

引言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起始于1996年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案》。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了研究。都阳、蔡昉(2005)指出我国农村的低保尚未形成一项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安排。2004年全国有1206个县(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占全国县级单位总数的42%,其余的县(市)则通过定量救助和临时救济的方式对农村特困户进行救助。吴玲、施国庆(2005)认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伦理缺陷:从救济对象看存在歧视性,占我国人口2/3以上的农民无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遭受歧视;从实施理念看,传统救济“三无”对象的情结难解,恩赐思想仍有市场;从救助方式看,在救济对象的认定过程中,选择标准苛刻,无视救济对象的权利,实施过程缺乏人文关怀。这些伦理缺陷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我国社会公正的实现。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体实施过程,相关学者作出了深入分析。童万亨(2005)指出在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农村家庭收入难以核实。在审查、审核低保对象时,对困难家庭的收入计算虽有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农村家庭收入办法,但在实际执行时把握和准确计算还有难度;个别地方还存在人户分离,赡养人、抚养人把年老父母与子女分开,单独由父母申请农村低保,借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推卸赡养、抚养义务。张时飞(2003)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基于年人均收入确定低保对象的方法存在许多缺陷:①贫困标准聚焦在贫困对象的食物和生计安全上,忽略了贫困对象的其他需求,不能反映贫困对象的真实全貌;②贫困线的确定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