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浦源村村制历史变迁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卷,村庄类第5卷·华南区域第5卷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关键词:
浦源村的由来与沿革

千百年来,中国的乡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有的村庄在灾难面前走向消亡或解体,有的村庄则在历史的波澜起伏中发展壮大,比如福建省周宁县的浦源村,这个位于祖国边陲地带的闽东小山村在历史的舞台上已经活跃了800多年。中原望族郑氏后代在战乱中将先进的文明和智慧传播于此,在传承与开拓中披荆斩棘,在与土著人的融合和共生中繁衍生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村落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浦源虽属于福建,但是并非客家文化的核心区域,而是位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过渡区域,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这里相生相存,山区文化和沿海平原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

第一节 追根溯源

浦源村,原名“浦兜”,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属于闽东山区的一个普通的宗族自然村落。传统时期,浦源是一个以郑氏为绝对多数的单姓村,属于本镇势力最大、人口最多、交通位置最便捷的宗族村之一。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浦源村所在闽东山区为古越人所居地,浦源郑氏先祖从何而来,为何迁居至此?本节将结合史料、族谱以及族人的口述来追溯这未知的历史。

来自荥阳

关于郑氏的起源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唯能从族谱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一二。从族谱的整理中发现,郑氏祖先可以追溯到郑桓公(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同母弟),在宣王二十三年(公元前805年)时候受封于郑地(今陕西华县东)。此地又名“咸林”(浦源郑氏后被外族尊称为“咸林望族”,祠堂悬挂此牌匾),当时随父姓为“姬”,在咸林持续十四代,一直到郑幽公(见表1-1)。作为西周时候受封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后因为幽王之难,郑桓公派孙郑鲁公于公元前770年携子民和家属迁往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荥阳)。

根据1940年四修浦源族谱《郑氏支谱》的记载,桓公受姓始祖,但根据浦源祠董会董事长(即过去的族长)郑国城的考证认为,实际上的受姓始祖为郑鲁公,也就是迁居到河南之后才改姓。后郑国为韩所灭,后裔散居各地,为纪念故国、缅怀祖先,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从受姓始祖郑鲁公到南下始祖郑庠公共经历二十四世(见表1-1)。汉武帝泰始元年封新郑为荥阳郡(现在的河南开封府新郑县),当时的郡守据说是郑当公,因此当公又被称为“受郡始祖”。1940年四修浦源族谱《郑氏支谱》的记载:当公受郡始祖。

表1-1 郑氏宗亲远代世系[郑桓公—郑鲁公—郑畴公(三十八世)]

“郡望”和“堂号”在姓氏文化中具有重要内涵,是表明姓氏分布、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姓氏不同地域、识别亲疏的重要依据,也是寻宗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郡”是由春秋战国到秦汉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以血缘论亲属的姓氏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郑姓就有荥阳郡、洛阳郡、高密郡、雍州郡、会稽郡等,有的姓氏只有一个,如蒋姓只有乐安郡。说明浦源最早的祖居地在今天河南的荥阳。也因此,郑氏后代皆自称“天下郑氏是一家,郑氏发源在荥阳”,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

在浦源村郑氏祠堂内有一副楹联“王室分茅缁衣颂好、德门衍派书带流芳”,“书带”在这里指的是“书带草堂”。“带草”也称“书带草”,叶长质坚。相传郑玄公,字康成,生于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其人淡泊名利,不愿做官,曾教授于长学山,山中岩石题有长学书院,屋址尚存,注《诗》《书》《礼》《易》《论》等。郑玄教授之处,出生一草,人名之曰“书带草”,汉桓帝因其名赐“书带堂”。由此可见,浦源郑氏原为经学大师郑玄之后。

郑人南下

(一)庠公入浙

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多为战乱所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根据《福建通志·古迹部》记载: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作为中原望族的郑姓,入闽后先在闽北(今南平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扩散。南下始祖的郑庠公,字仲序,晋怀帝时御史大夫,任东安郡(治所今山东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太守,永嘉元年(307年)丁卯八月渡江南下,西晋建兴四年(316年)任婺州(今称“金华”)信安县(今浙江衢州)知事,配徐氏夫人墓葬信安县城,西关外白水南。根据1940年四修浦源族谱《郑氏支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