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雄村“两委”干部基本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卷,村庄类第5卷·华南区域第5卷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关键词:
雄村曹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雄村曹氏宗族成为世家望族之后,秉承耕读思想,积极通过科举考试向朝廷靠拢。一方面,宗族各房支互相合作管理族内事务,形成科考共识,成立文会组织统管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走上仕途;另一方面,所培养的人才入仕以后,利用族中接受的教育积极参与国家治理,衣锦还乡之后又利用官场规则影响宗族。可以说,雄村曹氏宗族的治理呈现“官族结合”“家国同构”的特征。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1949年之前,浦源郑氏宗族的治理主要依靠族内自治,从族长到祠董会,浦源郑氏的宗族治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治理架构:祠董会—房长—家长。正是这一套约定俗成的治理架构的存在,支撑着浦源郑氏自我治理的实现。

国家治理概况

秦朝时,设置歙县。三国时,属于山越之地,东吴大将贺齐征服后置新都郡。唐朝时,开始实行乡里制度,雄村归属永昌乡管理。宋朝时,永昌乡改成永丰乡。元明清时期,实行都图制度,雄村在28都和37都之间变动。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雄村属于三十五、三十六保,后来合并为雄村保。

国家对于雄村的治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征收赋税。征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这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最基础条件。国家根据土地的瘠沃程度征收不同的税额,同时根据种植、养殖的东西征收不同的税种,按照人丁状况征劳役和兵役,等等。同时,为了完成税赋,设置特定的税收官员,明确各级官员的税收责任,比如清朝的书差、村董作为国家征税人员,如果完不成税收任务,则知县、知府均有连带责任,严重者甚至可以撤职查办。

二是维持治安。每当出现重大动荡时,官府均会派兵进行戡乱。如三国时,贺齐平定金奇、毛甘的反叛;唐朝武德年间,平定蒋宝起义;北宋宣和年间,镇压方腊农民起义;清朝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