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会川公祭祀公业土地地租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7卷·村庄类第6卷·华南区域第6卷)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关键词:
鹿村江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宗族经济既是宗族聚落得以存续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又是强化宗族认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自江如南登台以来,江氏聚落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宗族公产日益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通过设立祭祀公业,江氏聚落内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宗族经济,并为宗族发展提供支持。在生产、消费、交换等不同经济环节,宗族经济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并成为认识和理解台湾宗族聚落发展的重要视角。本章拟从宗族经济的不同维度,考察鹿村江氏聚落的经济变迁特征。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震山查氏始迁祖和再迁祖虽然因做官迁居查村,但后世延续到中兴祖查郁公时,因为家道衰微而沦至为葛姓放牛的地步,通过不断的辛勤耕耘才逐渐创下一份家业。但随着人丁不断繁盛,通过辛勤耕种获得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满足查氏族人的生存所需,先是少量的族人外出经商,发展到明中后期至清中期,出现了举家举族外出经商的局面,从而逐渐为查氏族人积累了丰厚的经济资本。

佃耕起步,购置祖地

江氏开基祖江如南来台时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值清朝统治的鼎盛时期。当时,台湾土地的所有权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有明确所有权人的土地,大多是农民拥有的熟田,也即私有土地;二是没有所有权人的荒地,也即“无主地”,按照法律收归清政府,汉人开垦必须向官府申请;三是番有地,属于早期的当地居民所有。由此,在清朝时,汉人迁徙来到台湾,要获得土地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购买有主地(熟田或者番有地)从而成为地主;另一种方式即拓垦无主地。前一种方式较好理解,主要是通过买卖方式签订契约获得。第二种方式则相对较为复杂,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拓垦程序,也就是台湾特有的拓垦制度。

通常而言,清代土地的拓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