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稳健性检验
所属图书:重庆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报告(2022)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关键词:
重庆地区区域隐含碳排放强度网络构建及空间影响研究

随着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系列政策的推动和实施,各地区碳减排责任如何划分至关重要。占据我国碳排放总量90%以上的产品生产成为节能减碳的重要领域。隐含碳是指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运输,直到成为可以销售的成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完整地包含了整个生产过程直接和间接的全部碳排放。较之传统碳排放量概念,隐含碳能从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流动等角度对产品碳排放的来源与流动方向进行阐释,更好地划分碳减排责任。

近年来,随着区域产业分工、资源禀赋及能源结构的不同,隐含碳排放规模和结构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引致不同地区之间碳减排强度逐步形成复杂的网络关联关系。例如从各省隐含碳计算结果可知,工业占比较高的省(区、市)仍是隐含碳总量较高的地区之一,以服务业为主的省(区、市)则更多因为隐含碳转移,其碳减排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传统的碳排放强度计算方式增加了区域之间环境权益和经济发展权益的不公平。

国内外对隐含碳的计算多伴随碳排放权公平分配或交易而行。早前研究多集中在生产侧责任角度,仅考虑一国或一个地区整体行政边界内部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并未考量区域外和区域内部需求。该方法以流出隐含碳计算为主,对流入的计算不足,存在“碳泄漏”问题。随后有学者从消费侧角度进行衡量,但其却忽视生产者责任,难以对产品生产者及生产地碳排放产生约束。基于此,更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投入产出法对区域碳转移进行测量,以此辨析各产业部门、地区之间的碳流动方向和数量。较为典型的如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等。如Yan&Yang(2010)借助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初步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