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李村老人疾病治疗情况
所属图书:倾听暮年:李村老人日常生活实践研究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关键词:
个体化的李村老人经济理性实践

农村老人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农村社会生活转型之际,其生存状况逐步呈现社会生活隔离化、社会身份边缘化、经济能力弱势化等“去价值化”和“去道德化”的趋势。在家庭养老的现实难题和制度养老的遥遥无望之中,李村老人并非坐等垂垂老矣而陷入生存困境,而是积极运用“生活理性”原则建构自己的晚年生存保障。在他们个体化的日常生活中,李村老人几乎都在践行自我养老的实践安排。他们依托土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勤勉的自我生存保障实践。本章内容重点考察个体化的李村老人生产实践情况,看他们如何在晚年实现自我供养和自我生存保障;在日渐变迁的社会现实中,如何运用生活理性来为自己的晚年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撑。本章研究的老年人实践活动仅限于身体健康、自己参加劳动的老人,对于那些身患疾病,已经退出了日常生产领域的老人,本章内容暂时悬置其相关实践的讨论。

第一节 农村老人生存保障体系的渐变

老年群体经济地位日渐衰落

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伦理经济”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尤其在乡村社会中,这种伦理经济是整合传统日常生活机制的源头。梁漱溟论述道:“伦理社会中,夫妇、父子情如一体,财产是不分的。而且父母在堂,则兄弟等亦不分;祖父在堂,则祖孙三代都不分,分则视为背理。—曰共财之义。不过伦理感情是自然有亲疏等差别,而日常生活实以分居为方便;故财不能终共。于是兄弟之间,或近亲之族之间,便有分财之义。初次是在分居时候分财,分居后富者或再度分财于贫者。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彼此有无相通,是曰通财之义。通财,在原则上是要偿还的;盖其分际又自有不同。然而作为周济不责偿,亦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