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9年和2006年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中小学经费投入的比重
所属图书: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关键词:
城乡社会福利的一体化

长期以来,在中国,农民非常羡慕城市居民,因为城市居民享受非常好的社会福利:稳定的就业、免费的医疗、廉租的公房、便捷的交通、整洁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带薪的假期等等。农民似乎天生与这些福利无缘,可是最近几年,当他们被告知说,他们也可以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也可以参加医疗保障,还可以享受养老保障等,他们自然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希望。最近几年,中国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这种让农民享受同等待遇的城乡一体化问题。虽然城乡一体化还没有完成,但是它正在进程之中,究竟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是否会完成?确实是我们极为关注的。

过去六十多年中国城乡社会福利的演变

从城乡社会福利配置角度,可以将过去六十多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前属于失衡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左右,属于城乡冲突与断裂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开始进入修补阶段。每个阶段的城乡福利配置都受当时的社会体制以及背后的价值取向支配。

集体主义是1978年前中国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所有社会福利资源配置都是为了确保这一价值观的实现。当时的城乡二元体制、人民公社制度和单位制就是根据集体主义理念所构建出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其中包括对社会福利的配置。在这些体制中,国家处于核心地位。在国家中,城市优于农村,城市的集体主义形式就是单位制,每个城市居民都被纳入一定的单位,单位包办居民的一切(从摇篮到坟墓);农村集体是为城市和国家服务,通过人民公社制度,农村的资源优先被配置给国家和城市,然后农村集体靠自己的力量来考虑自己的社会福利,如修路、办教育、兴建水利工程、救济困难群众等等。在这种体制下,农民是没有权利与城市居民竞争社会福利的,甚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