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被调查者流出省份分布
所属图书: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末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

问题的由来与研究假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研究者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社会群体特征做了如下五点概括:①以寻求就业、增加收入为主;②以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和较强就业能力的农村知识青年为主;③处于常年流动状态;④不为城市所认同;⑤通过自组织实现流动。还有研究者认为,农村流动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以寻求就业为主,而到90年代则转变为以寻求增加收入为主(杜鹰、白南生等主编,1997)。这些概括显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忽略了其他一些特征,比如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农村流动人口不为城市所认同,但农村流动人口又是如何认同城市的呢?再比如研究提到农村流动人口的“边缘性”,但也是从城市角度看问题,而农村流动人口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位置呢?这种边缘性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和心理体验又是如何影响的呢?“80年代以寻求就业为主转变为90年代以寻求增加收入为主”,仍然是从经济角度来理解农村流动人口的行为,似乎过于简单了。此外,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从静态和同质的角度来认识农村流动人口现象,而缺乏从农村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背景变迁的相互关系角度来把握农村流动人口自身发生的变化。本文力图弥补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首先,本文认为农村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的变化,他们不仅在流动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许多社会特征上也很不相同;其次,本文主要从社会认同角度来调查和分析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与城乡融合的问题。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他们既无法认同城市社会,又减弱了对农村社会的认同呢?他们是否因此成了既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的“没有根”的人群(游弋者)呢?他们是否成为城乡关系融合的主要载体呢?

“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