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进程
所属图书: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研究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的演变历程

本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的演变历程,根据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将按时间顺序分四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个部分是农业合作化时期(1949~1957年),第二个部分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分税制改革前(1978~1994年),第三个部分是从分税制改革到废除农业税时期(1994~2005年);第四个部分是农业税废除之后(2006年至今)。我们重点论述不同时期中国农村公共物品配置模式的历史背景和改革路径,明确改革的逻辑和演变的规律。

农业合作化时期中国农村公共物品的配置模式(1949~1957年)

(一)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于1950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土地改革农村地区实施了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直到1952年9月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解放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的粮食地租。土地改革成效显著,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总产值的增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然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府财政基础薄弱,无力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必需品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个体农户虽然拥有了土地,却无法负担一些基本的公共设施费用,甚至缺乏诸如耕畜、农具等必需的农业生产工具。所以,土地改革对个体农民的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依赖性;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能力有限,政府无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同时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资料均等化导致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私人成本大于其收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