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第一节 工业发展历程
汇川区的工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究其规模来讲,主要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Q20世纪3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纷纷迁入,使汇川辖区内的工业有较大的发展。但随着抗日的胜利结束,相当一部分企业又转移到东部沿海城市。20世纪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一大批军工企业迁入汇川,使汇川有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受体制和机制的影响,汇川的工业徘徊不前。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汇川区的工业发展又有了新发展。其发展历程与行政体制变迁一样,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2~1997年为培育发展阶段,1998~2003年为持续发展阶段,2004~2007年为协调发展阶段。
1992~1997年培育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原县级遵义市市区南部区域是工业集聚区,但其东南片区已趋饱和,西南片区的用地过于分散,可大片开发的区域距市区过远,且缺少基础设施作支撑;而城市的东西两部均为群山和铁路分割,不利于开发建设;唯有城市北部区域是原县级遵义市的高新技术密集区,已集聚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其基础设施已有一定规模,有大片可供开发建设用地。加之三线企业调整改造、贵州航天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贵阳一遵义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使原县级遵义市的北部区域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明确。为此,1992年2月21日,原县级遵义市人民政府以遵府[1992]1号文件把《关于建立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报告》申报到了遵义地区行署,遵义地区行署也很快把《关于建立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申报到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