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财政支农相对程度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关键词:
2013~2014年中国要素市场城乡一体化进展

1978年至今,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始终未曾停止,已经取得的市场化成就为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7~2007年,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达到39%,市场化成为改革时期经济增长加速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首要因素。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然而,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极不平衡,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较高,要素市场的改革却明显滞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要素价格扭曲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距离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进展

(一)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为了满足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模式,其中就包括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就业体制。

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城乡分割的就业体制被逐步打破,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发育起来。从本质来看,农村改革的主线就是向农民不断地赋权。改革初期的家庭承包制首先赋予了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这个权利的获得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快就解决了全国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农民用于农业的时间大幅减少,农民就业开始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始在农业内部重新配置。据估计,1978~1994年间农业内部有效利用劳动力的机会共增加了约50%。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管理世界》1997年第5期。因此,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实行,可以看作是中国劳动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