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上海民族工业机器生产的农田灌溉机械动力概况表
所属图书:国情、传统与现代化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关键词:
近代工业的农村市场

概述:历史新时期的新问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惨败,被迫洞开国门,外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中国,自此,中国历史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新的一页。

但是,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与西方各国极大不同,开始“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原因亦极大不同,这不能不影响其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内涵甚至目标和方向。

中国开始现代化时基本国情如下。

第一,所谓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开始的某种程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非中国历史本身发展的结果,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外国武力入侵的一个方面的后果。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均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极大差距。

第二,中国是一个必须自己解决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吃饭和工作——就业问题的农业大国、农民大国。这个根本性的国情特点并没有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下发生改变。

第三,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未曾中断过农业文明传统的农民国家,农民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个基本特点没有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遽然变化,它对中国国情的巨大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因此,1840年之后的晚清中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外来工业化、资本化浪潮时,在理论逻辑上和实际生活中均面临着以下关键性问题。

第一,只能依靠自身资源解决数亿人口的吃饭和谋生问题的大国,如何在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进入之时,不影响本国的吃饭和就业两大民生问题。之所以必然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按照一般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现代工业是以破坏和取代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前提才可能获得市场和劳动力的,并在此条件下方得产生和发展。然而中国的农民家庭经济是靠农业与手工业相互支撑维持的。中国农民的主体早已不能仅仅依靠农业单独谋生。在手工业被破坏而同时不能大量转变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