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校园欺凌行为地区分布差异
所属图书: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六辑)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关键词:
校园为何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灰色地带”?

2016年12月,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被众多网友转发,校园欺凌问题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曝光,我国各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继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后,教育部等九部门于同年11月1日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7年2月17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再次强调要进行学生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发生。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导致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校园欺凌的概念以及相关研究

欺凌(bullying)并不是单纯的捉弄,而是一种由一个或一群强大的人对一个身体或精神上不那么强大的人进行持续性的、故意的、反复的伤害,从而使其产生畏惧心理的行为[1]。从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欺凌行为的三个特征:第一,这是一种消极的、恶意的负面行为;第二,在某段时间内这一行为故意、反复地发生;第三,“受欺凌者”和“欺凌他人者”之间具有权力或力量的不均衡性。校园欺凌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受欺凌者,长期的受害不仅会削弱其亲社会技能,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在极端情形下甚至可能产生自杀倾向[2]。而对于欺凌他人者,长期对他人施加欺凌的学生容易养成攻击性人格,导致行为失调,其成年后的犯罪率是一般人的4倍[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已经遍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