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2年西北干旱区部分生态指标
所属图书:可持续区域开发问题研究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域开发模式的转换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西北的土地早已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并且有恶化的趋势。因此,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走出困境,摆脱危机,就不能再沿用原有的传统开发模式。如何在开发西北地区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大西北,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关系西北区域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西北地区的传统区域开发模式

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中心,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面积310.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2.31%。西北地区边境漫长,国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统一六国的秦朝、称雄于世的西汉、鼎盛一时的唐朝,均建都于西北地区。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开发西域上百年,屯田垦荒,引入了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成当地经济长时期的繁荣。近代以来,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开发建设西部。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就对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提出了战略构想。新中国60多年的开发建设,使西北地区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纵观西北开发的历史,多以移民屯垦式的农业开发和立足资源优势的矿业开发为先行,并以此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是典型的资源指向型区域开发模式。

资源优势是历史上西北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内在依据。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在文明初期主要依赖生活资料资源,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则主要依赖生产资料资源。生活资料资源主要是指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耕地,生产资料资源主要就是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动力的矿产资源。人类对两类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形成了前后相继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