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8年全国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关键词:
中国村(社区)无障碍发展报告(2019)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范秀秀:《城镇残疾人就业权利保障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主要包括四类,(1)水平类:坡道、盲道等;(2)垂直类:升降装置或无障碍垂直电梯等;(3)标识类:无障碍标识牌、提示音响、警示信号、指示装置、无障碍旅游路线图等;(4)专用类:无障碍停车位、低位装置、无障碍厕所、安全扶手等宛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20世纪60年代):无障碍概念形成,提出以健全者为中心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残疾人是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2)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趋势开始出现,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扩大到老年人以及处于特殊阶段而行动不便的人群,如孕妇和病人等;(3)通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发展到所有的社会成员宛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吕世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考》,《残疾人研究》2013年第2期,第3~8页。。无障碍设施,不仅仅只服务于残疾人,对于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儿童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