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各地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和执行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5)No.7
出版日期:2015年4月
关键词:
中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实践和发展

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模式的理论讨论

福利理论中最典型的分类方式是将社会福利分为“制度型福利”(Institutional Social Welfare)和“残补型福利”(Residual Social Welfare)。制度型福利模式将福利制度化,成为整个经济运行机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残补型福利模式集中地解决遗留在机制之外的问题。罗伯特·平可认为,社会福利的残补模式与经济增长的乐观理论密切相关,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贫困现象就会减少。社会福利将目标有选择地集中在一群残留的、不断减少的少数需求者身上。相反,社会福利的制度型模式则认为贫困现象在持续和恶化,特别强调产业结构和人口趋势给社会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大范围内普遍地提供机制化服务的必要性。周宏:《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第9页。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如果认为社会福利的对象仅仅是那些不断减少的贫困者,那么其社会福利的模式必然是残补型福利。相反,如果认为社会福利的对象是那些由于产业结构变化或人口结构变动造成的贫困者,那么发展制度型福利模式的结果必然会形成普惠型福利。这一理论同样也可以用于解释儿童福利,即残补型儿童福利对象仅仅是少数贫困儿童,而普惠型儿童福利对象则是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儿童。

残补型和制度型福利模式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哈罗德·维伦斯基认为残补型(补救型)福利重视家庭和市场,但是家庭和市场因为受其他因素驱动不能被纳入社会福利的范畴。制度型模式不包含个人耻辱、紧急情况和不正常因素,在价值上承认现代生活的复杂性,旨在实现社会整合正规化。在以社会目标为依据的福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