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49~1965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所属图书: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9)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关键词:
民办教育对河南当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贡献(1949~20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职业教育经过70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在服务河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初步构建了自己的体系。

发展节点

20世纪50年代初,河南职业教育整体上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基础不牢、体系不全。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职业教育经历了起伏发展。“三五”“四五”时期,政治形势的波动将教育推向风口浪尖,教育规模、教育体系、教育质量都失去了常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五个五年计划之后。改革开放使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特别是职业教育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国家在全面复苏教育的同时,突出发展了中等职业教育。21世纪的前10年,河南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大发展,主要体现在规模扩张上。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河南的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张之后逐渐走上科学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内涵提升,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体系。

(一)百废待兴,全面教育奠基时期

这一时段贯穿20世纪50年代并延伸到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工农业余教育和扫除文盲。

如果按照《辞海》的解释,把民办教育定位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的话,那么在整个工农业余教育和扫除文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民办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河南全省1所大学,在校生804人。中等技术学校(含中等师范学校,下同)一共32所,在校生8376人(见表1)。当年河南总人口4173.60万人,每万人中仅有2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1953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达到40738人,每万人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