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流转不同阶段的政策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与农民土地权益

改革开放以后,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的试点,拉开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大幕。这种制度克服了“人民公社”激励失效的缺陷,开启了农村经济改革的下半程——“农民主导的诱致性制度变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并不是最初的叫法。改革开放以后,源于安徽小岗村的“包干到户”,掀起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大幕,为了不断增强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1998年开始在国家政策法规中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中的“联产”删除,从而在稳定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允许农民进行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实现了农村土地权能的“二元化”,集体享有土地所有权,用以保障公平;集体成员(农民)获得集体赋予的“家庭承包经营权”,用以实现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平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效率作用日渐突出。两者始终紧密联系,保障了中国农业的稳定安全。

结合以上历史,本章先依据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对“家庭承包经营制”进行介绍,提出“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设计是合理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中央财政出资对农民土地的“承包权”确权,这个“确权”是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保护他们在土地流转中始终享有集体赋予他们的土地“承包权”,这种权益不会因“经营权”的流转而丧失,进而使他们放心地从事非农就业,提高家庭收入。同时,本章对现实中“承包权”是否流转,如何流转才能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从理论上进行探索性研究。

第一节 土地承包权的理论分析

中国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探索发展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由此便延伸出一个新的权利属性,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民在享有这个权利的基础上,才能使用集体承包给家庭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