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累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就是要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城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正确判断和着力改善我国城镇化的健康状况,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形势、新要求。本章将根据前面所讨论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构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当前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健康状况,并得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作为城镇形成过程的城镇化,是速度、水平和质量的统一体,反映的是城乡空间结构的转变过程,其健康状况取决于城镇化诸要素的配置效率或速度、水平和质量的协调程度;作为城镇化结果的城镇,是人口聚集区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的综合体,反映了城乡空间结构转变的结果,其健康状况取决于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的发展状况及诸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因此,基于城镇化的内涵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评价城镇化健康状况,不仅要考虑城镇化的速度、水平,还要考虑城镇化的质量;不仅要考虑城镇化的经济发展状况,还要考虑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状况;不仅要考虑城镇化的发展成果,还要考虑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要考虑城镇的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区域范围内的城乡协调情况。
为此,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指标设置原则,我们从城镇化发展水平、速度、可持续性和城乡协调性等方面设置四个一级指标,即水平适当性指标、速度适中性指标、发展可持续性指标和城乡协调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