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留守老人的消极情感状况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留守人口之留守老人:静寞夕阳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关键词:
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

精神慰藉是老年人重要的需求。人进入老年期后,身体机能的加速老化会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同时随着生活环境、自身角色和地位等发生改变,老年人的心理和情绪也会出现复杂变化。例如,容易出现消极悲观情绪;感到自己被社会遗忘,失落感增强;因丧偶或亲属、朋友的离去而产生孤独感;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等等。老年人的这些消极情绪或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调整和控制,会严重影响其健康、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甚至引发自杀行为。按照现代人类长寿理论的观点,在影响个人寿命的一切不良因素中,最让人短命的就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穆光宗,2004)。这一理论充分说明了精神需求对老年人的重要性。而随着家庭经济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更为强烈。

与物质赡养相比,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具有很大程度的依他性。穆光宗指出,“不少老年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满足经济性的养老需求,但精神方面的需求却是普遍和强烈的,因为它关涉代际关系和人际关系,关涉亲情和友情,所以老年人很难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满足这种需求,虽然老年人对需求的表现方式可能是淡然置之和善解人意的”(穆光宗,2004)。而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方式存在很大的中西方差异。在很多西方国家,社会化养老机构替代了家庭绝大部分的养老功能,代际是一种单向的交换关系,赡养老人的义务被完全社会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是在社会中实现。中国则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这就决定了老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主要通过家庭来进行满足,家庭成员是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主要载体,子女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精神赡养义务。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的作用、利弊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