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京津沪湘鄂豫黔渝陕高考文科(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对比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8)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关键词:
中国现行高考制度中地区歧视问题分析

公平有两个内涵与外延完全不同的基本含义:一是从结果看,指一种“无差别”、“同一”、“同等”的状态或结果,称之为“实质平等”(substantive equality);二是从过程看,指按照统一标准协调事物之间大小、多寡、高低以及其他差别的原则或过程,称之为“形式平等”(formal equality)。有趣的是公平的这两个概念存在着内在冲突、互不兼容。如向大小不同的孩子平均分配食物,看起来形式公平但实质却不公平;再如多劳多得,看起来不同劳动者的所得在形式上不公平,但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却是公平的;公平是比平等、均等更抽象的概念,还有正义融在其中。因此在“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间进行正确权衡是追求教育公平时必须正确把握的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我们说教育是达到公平发展的条件,一是因为个体在社会上获得公平不是与生俱来、天然具备的,社会在发展中自然形成了个人不能选择的不公平的先天条件和环境,只有通过后天发展使个体条件的转变来实现发展中的公平;二是因为公民所能享受到的基本权利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在个体后天发展的诸多条件中,最基本的是受教育程度。在我国,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已经基本得到保障,教育不公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均等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各国教育状况的主要概念,它包括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三部分。

我国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地区间录取分数线的不同和被分数掩盖起来的录取率的不同都是入学机会不均等的起点不公;重点大学在各地录取分数线的不同反映了优势教育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