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部六省旅游景点资源丰度指数
所属图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3)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关键词:
中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发展服务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劳动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及加快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服务业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由于服务业涵盖的范围较广,本节重点选取服务业中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例,对中部地区这两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一)中部地区旅游业竞争力评价

按照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旅游产业竞争力可认为某一地区在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争夺游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高低主要受该地区旅游景点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有利于发现差距、挖掘潜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旅游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旅游产业的特征,选取了反映旅游市场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个大类总共17个指标,构成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63所示,指标的说明如下。

(1)市场竞争力指标(显示性竞争力指标)

旅游市场竞争力指标包括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其中,旅游产业规模用旅游总收入、外汇收入、接待总人数三个指标进行综合测度。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数主要反映了区域旅游市场规模和接待能力;外汇收入主要反映了旅游产业的境外市场开拓能力、外向程度及吸引境外游客消费的能力。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