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受害人与被害人关系
所属图书:农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纠纷与抗争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关键词:
农村女犯人主体建构与行动逻辑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毛泽东

在上一章中,我们通过女犯的口述和在H省牛岗村的田野调查,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既展现了普通乡村的日常生活,更展现了平凡农村妇女的真实生活。而这些最后变成“血案的”纠纷就是发生在这些看来毫无征兆的、平淡无奇的生活世界中。对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城市人来说,对农村的想象,或许只是探访远房亲戚时感受到的质朴和好客,抑或是在电影或图片上看到的田园风景。而在这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表象下面,涌动的意识之流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的。写在刑事审判书上的“素有矛盾,积怨较深”几个字,轻松地隐去了她们多年积攒的愤恨和委屈,仅仅留下了判决刑事案件所需的客观证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纠纷究竟是因何而起?怨气又是从何而来?在乡村生活中,当地人是如何行动的?他们的行动逻辑是什么?他们之间对矛盾和冲突有什么样的共同理解?为什么她们会对这些“小事”产生不满甚至心生怨恨?在这些人际纠纷中,让人们产生冤屈感的或许不是单纯的事件本身,而是围绕事件的想法以及人们编织想象出的“对方的动机和目的”,而这正是笔者想要在本章探究的。

互为主体性与生活知识

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是前科学世界,它是我们原始的感性世界和我们的文化历史世界的复合体,他将人们经验世界的态度称为“自然态度”。而人们以一种自然的态度来解释的世界是已经限定给予我们的。我们解释和理解世界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以前经验储备的任意给定时间之上的。人们当下对生活的经验,是由自己的父母、邻居、朋友等人传递而来的,而这些就是知识储备的一种形式。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他们也有一套他们熟悉、认可的生活知识。这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