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福利三角关系
所属图书:新发展理念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关键词:
回归社会——现代贫民住区治理的行动与模式

“贫民住区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类似贫民住区的困扰。发达国家的贫民住区与移民问题、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等涉及‘文化与肤色’的问题密切相关,中国的城市贫民住区则与体制的变迁(单位制的解体)和枯竭产业密切相关,大量的棚户区聚集在产业衰退地区或者资源枯竭城市。”(孟翔飞、苏春艳,2010)

关于贫民住区研究的社会学理论比较多,因为贫民住区与“贫困”问题密切相关,凡是能够解释贫困的理论,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解释贫民住区。这些理论包括:①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说(Oscar Lewis,1966:19-25);②沃德的新社会说(Lester Ward,1883);③甘斯的功能说(Herbert Gans,1968);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冲突理论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社会排斥理论(Social Exclusion);等等。就价值取向来看,这些理论存在着三个倾向。①倾向于解释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代表人物如怀特(William Foote Whyte,1993)、沃特斯(Mary C.Waters,1999)等人,主要研究贫民住区里的居民及其社会关系。②倾向于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贫民住区。以帕克(Robert Park)等人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主张城市规划——城市具备固有的生活秩序,不应随意地改变它的物质结构和道德秩序。③着眼于贫民住区治理的社会政策研究,主要以联合国人居署和各国政府为代表。人居署的报告提出,贫民住区的产生不仅仅是人口的爆炸和迁移的结果,也是一系列公共政策“治理失败”的结果,其中包括住房政策、法律和执行体系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UN-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