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建制变迁中的曲水村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4卷·村庄类第13卷·长江区域第6卷)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关键词:
曲水村的由来与演变

新繁镇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早在蜀国杜宇氏时即为繁邑属地。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新繁”成为一县之名。位于新繁县西北的曲水村是其辖区内的一个自然村庄,因青白江大河和锦水河分别从村庄东、西两向夹流而下,在村内形成大大小小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河渠,故而得名“曲水”。受战争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曲水村作为聚落在历史上发生数次大的变动,村内土地几易其主,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断更换。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曲水村才被正式纳入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之下,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行政建制村。

第一节 曲水村的由来

因人口流动与土地的变动,曲水村经历了土著先人迁徙开荒、湖广移民插占落业以及村民买地、租地落户三个阶段,在民国时期形成较为稳定的村落社会。姚、宋、董、叶、黄、彭等数十个姓氏的农户分居在村落中的各个聚落中。

村落形成简史

民国时期,曲水村的社会是本文所能展现的主要传统状态。这一社会状态的形成,根据时间先后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古蜀土著先人择地而居,清朝初期移民插占落业,以及之后因田地买卖、租佃而形成的聚居。

(一)土著先人择地而居

因社会大变动,曲水村居住村民几经流转更换,对村庄具体历史的形成无文字记载,现今村内居民的记忆也仅从“湖广填四川”的插占开始。而在此之前,仅能从其他相关历史资料中窥探。

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蜀王,实为从渔猎游团居时代到畜牧和农业定居时代的五大部族首领。古蜀先人最早居住在高原河谷地带,后逐渐往平原地带移居。其中先于珉山,而后在成都平原辗转迁徙,寻找定居点。此时,未经整治的成都平原虽土壤肥沃,但大多数地区因地势低洼,河流无顺,易发洪涝,非居住佳地。而位于平原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