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村落田地分布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2卷·村庄类第11卷·长江区域第4卷)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关键词:
罗家坝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传统时期,罗家坝的经济结构以地主占有和小农自耕为主。包括佃农和自耕农在内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主要环节都以小家庭为单元进行。由于家庭生产能力的限制,为了满足生存所需,村民“忙时务农,闲时做工”,小手工业、家庭副业种类较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约束所造成的紧张的人地关系。小规模农业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构成了罗家坝村落经济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罗家坝的土地集中于村落的平坝之中,可耕地面积比较有限,村落人均土地使用面积约为9挑。受水源、耕牛和农具等生产条件的限制,家庭的生产能力较为低下。尽管村民采取几乎无限度的精耕细作和增加单位土地上的劳动投入的做法,仅靠土地产出仍然难以满足家庭生存的需要。

人口与土地

(一)人口

人类本身既是土地上的生产者,又是土地产出物的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人口和土地之间的双向关系。村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既决定了既定数量的土地的产出能力,也反映了特定数量土地的人口承担能力。

1.人口数量与家庭规模

结合村内老人回忆及户籍档案资料,可还原罗家坝1950年土地改革前村落户数和人口状况。如前所述,因土地和居住地点高度相邻,因此村内老人很容易回忆出田地周边的农户家庭和人口情况。村民介绍,围绕坝子田地居住的农户,1949年前大多属于回龙乡第三保第一甲。绕坝居住的村落户数共有31户,村落总人口共有177人。

根据言心哲1934年的调查,中国乡村家庭的人口规模以4~5人的最多。《岳池县志》则记载,岳池县1935年的户均人口为5.7人。从家庭的人口规模来看,罗家坝的家庭规模大体相当,户均人口在5.71人。

具体而言,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