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5~2015年安徽诸城市人口净流入/净流出状况
所属图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文献简述

学界通常认为城市群或者说大都市带(Megalopolis)概念是由戈特曼(1957)最先提出的,他将城市群定义为“一个大小城市超常增长的特定地理区域”。虽然这一概念引起诸多争论,但是随着城市群现象日益普遍,学术界对该概念的共识与日俱增,并深入探讨城市群现象的动力机制、功能结构以及衍生问题。例如,戈特曼本人就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出城市群的多核起源说(the polynuclear origin of Megalopolis);克鲁格曼(1991)用一个精练的“中心—外围模型”(a core-periphery pattern)解释一国经济在地理上集聚的决定因素;藤田昌久(1997)对城市群做出了更为精确的界定并对它的形成机理建构了模型,他指出:“所谓的城市群是由核心大都市构成的,而这些大都市又由产业带或者城市链相联系。”至此,经过40年的探讨,国外文献对城市群的概念、解释与预测基本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而国外这一现象以及对它的认识也必然逐步反映到国内来。自从于洪俊与宁越敏于1983年最早以“巨大都市带”译介戈特曼的思想之后,国内学者对中国城市群的通论性研究基本上以长三角城市群为典型,对这方面的文献有较为完整的述评,例如史育龙与周一星(1997)、唐路等(2003),其中姚士谋(2001)的定义最贴近戈特曼、克鲁格曼与藤田昌久,他将城市群定义为“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