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迈向共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
所属图书:迈向共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关键词:
我国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

导论

社会科学一直以来执着于社会的结构研究,不论是功能的结构,抑或是行动的结构。毫无疑问,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结构性的社会事实,我们难以从纯粹个体主义或行为主义的角度去对这些事实进行解释。社会学古典三大家所奠定的社会学解释路径,对结构的解释最终多多少少都指向了人类生活的意义结构。而本文认为,在追问结构与意义的问题时,另有一种社会人类学为代表的研究取向,具体而言是它们关于礼或仪式的研究。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人类学在研究宗教式行为时,均已经采用“仪式”一词,但在拉德克利夫-布朗的观念里,中国的礼也可以纳入这一研究中,而且“为了尊重拉德克利夫-布朗的遗产,交互使用‘礼仪’、‘仪式’等不同词汇”(王铭铭,2007:246),本文亦取这一态度。

在有关仪式的众多社会人类学研究中,几位代表性的人类学者的研究最具启发。维克多·特纳发现所谓社会的结构是由人有意义的仪式行为所构成的,并且相对于维护结构的仪式,必然还有一种反结构的仪式,或者说仪式性的反结构。特纳所研究的文化,在他看来具有一种紧张状态下的对立统一,因此仪式也就具有在结构之中反结构的特性。他用阈限与交融来表达这一过程,认为“交融有着无结构的特点,代表着人类彼此之间的联结的‘即时性’”(特纳,2006:128)。特纳将日常生活中业已成型的制度与正在交融、发生的仪式相对照,提醒我们结构背后表达的是人的文化心态、情感诉求,结构通过仪式得以革命、创生与维持。仪式过程不仅是边缘的反抗,同样也是对于主体结构的一种激活。特纳的研究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本质发生在仪式过程之中,发生在主体与外界的交融联通之中。换句话说,仪式之所以具有结构和反结构两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