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乌干达国家人口统计
所属图书:世界各国减贫概要(第一辑)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关键词:
乌干达减贫概要

简介

乌干达是非洲东部内陆国家,东邻肯尼亚,南邻坦桑尼亚,西南邻卢旺达,西邻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邻南苏丹共和国。乌干达总面积约23.6万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总长2698千米(国家百科全书)。该国人口约3342.4万人,2010年GDP为170亿美元,人均GDP为508.9美元(世界银行,2010)。

农业在乌干达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对GDP贡献率达23.7%。该国出口总收益90%来自农业,农业还为90%的人口提供粮食(Kraybill and Kidoido,2009)。农业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如大蕉、玉米、大豆和马铃薯,以及用于出口的经济作物,如咖啡豆、茶叶和烟草。乌干达对农业的依赖可追溯至1894~1962年间的英属殖民地时期,当时乌干达为英属保护国(国家百科全书)。

英国统治时期,大批亚洲人(大多为印度人)来到乌干达,英国通过军事活动和修建铁路等方式征服了乌干达并巩固了乌干达的利益,英国在乌统治由此确立(MukherJee,1985)。英国统治时期修建的铁路主要用来运输资源性物资和用于贸易的经济作物。1962年,乌干达脱离英国获得独立,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具潜力的经济体之一。独立后的第一个五年时期,乌干达GDP年增长率达6.7%,在人口年增长2.5%的情况下,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得到了改善。“20世纪60年代末,商业性农业占GDP三分之一以上,工业产出增长至GDP的近9%,这主要得益于食物加工业的兴起。总产出近一半仍来自旅游、交通、电信、批发和零售业”(Mortimer,1990)。

乌干达第一任总统米尔顿·奥博特(Milton Obote)将社会主义纳入其现代化战略之中,“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