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层次分析法标度及其含义
所属图书: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7)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关键词:
陕西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与精准扶贫脱贫评价体系研究

背景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特征发生变化,对扶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一是贫困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以收入为代表的绝对贫困逐步缓解,发展能力被剥夺的相对贫困问题不断增加,因灾、因病、因残、因教育致贫等问题突出,单一的收入贫困逐渐转化为健康、教育、公共服务等多维贫困。

二是贫困主体更加分散化、动态化、脆弱化。贫困人口主要分散在偏远农村地区,他们常年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强,留守在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是老人、儿童和病残人员,其劳动能力较差,文化技能偏低。

三是扶贫成效逐渐减弱。一刀切的“输血式”扶贫方式,由于贫困户缺乏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长效的扶贫效果,难以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多,成效却未见相应增加。因此,建立精准识别与精准脱贫评价体系,势必在行。

(一)现有精准识别与精准脱贫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偏离实际

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自上而下指标分解式识别与退出方法。即依据测算的国家级贫困标准(2750元)和省级贫困标准(2950元),采取规模控制,将贫困人口规模指标按“到市到县、到镇到村”的方式逐级分解。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式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家庭资产、身体健康、受教育状况以及获得公共服务的能力等因素,更难以反映贫困程度。因此,实际中的贫困户往往与分解的贫困户不一致。

2.评价标准较单一

现有贫困识别及脱贫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收入水平制定的各级贫困线,小于贫困线即识别为贫困户。以收入识别贫困户具有直观、可比较等优势,但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力性贫困问题逐渐增多,单一的收入指标难免存在漏选问题。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