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五县一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
所属图书:打造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区域战略与老区建设的关系

第一节 国外相关理论综述

区域经济及郡县经济理论

(一)区域经济经典理论

国外对县域经济的具体研究比较稀缺,但国外从区位视角、区域增长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等方面对较为宏观的区域经济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研究理论。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以研究成本和运输费用为内涵的工业区位论,其集大成者德国学者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区位因子体系,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地理学者克里斯塔勒根据聚落和市场的区位,提出中心地理论。后来,费特尔、廖什、瓦尔特·艾萨德、奥古斯特·勒什、戈林赫特、赛默恩、弗勒德、斯科特、施托佩尔、沃克尔、麻斯等经济学家相继在区位理论上做了深入的探索并有所建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是在20世纪50~70年代时期兴起的,主要有: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纳克斯在《市场规模和投资引诱》《经济发展问题的某些国际方面》确立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一些区域经济学者把弗农等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威廉姆逊的倒“U”形理论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增长理论。1961年,珀洛夫与温戈所提出的资源禀赋决定论;约翰·弗里德曼提出了区域发展政策。1999年,克鲁格曼提出区域经济差距的模式是由区域趋向发散的离心力和区域趋向收敛的向心力两种作用力的比较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