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上海市建设“异地工业园”现状
所属图书: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发展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关键词:
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

第一节 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差距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协调统筹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平衡发展、平衡布局为主要特征,经历了“一五”时期在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向内地倾斜陈其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概述》,《开发研究》1999年第5期,第33~34页。,1965~1972年“三线”建设重点放在四川和贵州等西南地区,“四五”时期三线建设重点转向“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欧阳渊:《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进与思考》,山西大学,2010。等时间阶段,目标是缩小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区间发展差距,改变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从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转向了非均衡的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在国家投资布局和区域政策强调效率目标背景下整体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以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迅速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这一阶段,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体现是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及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我国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体现为:

首先,从分时期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五五”计划后期,即1979年以后,固定资产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沿海地区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所占比重达到42.2%,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六五”时期,随着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