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学当中出现,引起了社会学界、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该理论所研讨的问题并不十分明朗,有关概念及其引导方向以及操作等问题也有很大的争论空间,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该理论的基本议题同公民社会有直接的关系,表明了社会在国家权力之外的一种自治性活动以及所表现出的自身规范、责任、信任及合作对经济发展与政治活动的促进。从个人层面来看,由于该理论涉及社会网络中的社会成员在其中摄取或分享资源的内容,遂引起了研究中国的社会学者的关注,进而导致一些西方和国内学者开始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来看待中国原有的关系现象。但我认为,上述的公民社会基础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众所周知,关系是中国传统和现实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可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讨论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直至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成为显学。一开始,中国学者在思考关系问题时,倾向于把关系运作作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实践和延伸,因为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和人伦等概念都是对关系及其规范的阐述,并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是,儒学教导人们的是重义轻利,而关系却有工具化的倾向。所谓拉关系、搞关系、走后门、关系学等,意思都是指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捷径,而人情和面子中也确有儒家的影响。
为了探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关系与社会资本、儒家思想及乡土村民交往的差异,我这里将比较关系与社会资本的异同,然后讨论一下它们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
关系的含义
关系研究进展到今天,我们或许很难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理论或框架来。我们能做的主要是在上述的梳理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再往前推进。在我看来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