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寄养动机
所属图书: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关键词:
向家庭式照料转变的两种路径

路径一 家庭式照料单位

在儿童保护领域,以国家为主的替代性养护最重要的改革不是机构式照料的体制改革,而是从机构式照料向家庭式照料方式的改革。即把需要替代性养护的儿童安排在家庭和类家庭的环境中,使他们得以在一个最近似正常的环境中成长。在这个照料原则和照料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中,国有和非国有机构共同发挥了作用。

(一)“广德模式”

中国经济改革时期出现的第一种在类似家庭的环境里抚养孤儿和被遗弃儿童的模式(residential group care),称为“广德模式”。它起源于安徽广德儿童福利院,与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努力密切相关。严格说来,广德模式不是真正的寄养模式,而是一种改良过的机构内照顾模式。这是它与北京、上海的家庭寄养模式本质的区别。但是,家庭或类家庭环境有利于受照料儿童的发展,这种新理念和新理论是通过广德模式介绍到中国来的。广德模式的出现与救助儿童会的努力,成为中国家庭寄养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笔者在此讨论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广德模式也为对无法进行家庭寄养的儿童在类家庭的环境中实行院舍式养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Anhui Provincial Civil Affairs,Guangde County Civil Affairs in Partnership with Save the Children Fund [UK],1999)。

(二)救助儿童会的目的

英国救助儿童会驻中国首席代表Wedgewood女士说,领养——把儿童安置在永久性的家庭环境里,是救助儿童会的一贯目标。然而,1995年前他们开始工作时,很难说服当地官员接受这种理念。于是救助儿童会只得接受变通的办法,即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