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比较
所属图书:中国民间组织30年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关键词:
改革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行政吸纳社会

1978年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广泛、深刻而又急剧的变化。时至今日,在经济领域中,计划经济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成为支配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伴随着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化改革,政治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的体制下,政府不再全面监控公民的个人生活和家庭事务。伴随着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开始分离,国家与社会浑然一体的状态被打破。总体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的主流理论范式是现代化理论,关注的核心话题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其中,新权威主义和民主先行论是相互竞争的两种主要观点。关于新权威主义与民主先行论之间的争论,参见刘军、李林《新权威主义——对改革理论纲领的论争》,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和社会问题的凸显,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市民社会是主流话语。市民社会的倡导者不再“盯住上层”,而是“眼睛向下”,更加关注国家之外的社会领域,希望通过培育社会领域中的自治组织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21世纪前后,“三部门理论”开始出现。此种研究范式比较关注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社会领域中的民间组织,认为第三部门有相对于政府、市场的独特优势,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对当前中国大陆的第三部门发展现状作出整体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作出理论概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这里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当前中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如何?有哪些组织类型?有哪些结构性特征?开展了哪些活动?发挥了什么样的功能?第三部门的内部有何差异?

第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第三部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