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山池村谢氏宗族公田功能分析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2卷·村庄类第1卷·华南区域第1卷)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关键词:
山池村谢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共同的经济基础是宗族共同体维续、凝聚的重要纽带。在山池村谢氏宗族,宗族“公产”成为维续宗族“公性”的重要手段。但宗族并不排斥家庭个体经营,相反,以家户为基本单元的家庭经营是宗族经济的重要形式,也是宗族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产业构成

1949年之前,山池村谢氏以农业为主,辅以少数商业和副业。如谢廉章租有房内店铺一间,拥有四块茶山。茶山每年能获得茶油100多斤。茶油卖到兴宁,并从兴宁买回年料、布衫、鞋子。因此家中“衣衫靠茶山,生活靠做小生意,种田只够吃,还需要靠种杂粮来帮衬”。

(一)土地占有

1.地主占有

1949年之前,村内产业以农业为主。与附近村庄相比,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据谢氏宗族老人回忆,山池村有水田1800亩左右,另有旱地500亩左右。1800亩左右的水田中,600亩左右为珍贝地主杨辉山所有。据族内老人介绍,1949年之前,村内质量最好、田块最大的水田共有72坵,其中42坵即为外村地主所有,每坵2.5亩左右。根据1950年村内人口统计与土地改革数据,1949年时村内人口达到1740人,其中谢氏人口为1500人左右,村内人均分得耕地1.04亩。可见,尽管村庄内耕地资源人均达到1亩,但由于分配不均,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为外村地主所占有,因此村庄土地资源又相对紧缺。

2.谢氏占有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由于谢氏人口众多,因此村内大部分土地为谢氏占有。特别是清朝时期仁忠公、雪亭公等因财富巨大,大量购买土地,其他姓氏只能占有门前屋后的土地。据族人介绍,1949年之前,族内流传“有钱难买附近胃”的说法。“村里人买田的时候都会考虑,是否容易管理,是否会与其他人产生纠纷。其他姓氏即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