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社会冲突感知对有关“好社会”价值判断的回归分析
所属图书:当代中国生活质量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关键词:
我国“好社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高度重视。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与选择,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作为社会成员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导向,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之一(王俊秀,2014)。因此,价值观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因而,值得关注的问题就包括:人们当前持有怎样的关于善治社会所应体现出的价值标准?这些价值标准是否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评价和社会公共参与行为?本研究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价值观的理解和划分有多种方式(杨宜音,1998:82~93)。Rokeach(1973)将价值观区分为“行为方式”和“终极状态”两大类,分别是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前者是理想化的终极状态,是人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后者是达成理想化终极状态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他认为,价值观是一般性的信念,它具有动机功能,它不仅是评价性的,还是规范性的和禁止性的,是行动和态度的指导,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Braithwaite and Scott,1990:661-753)。杨中芳(1994)曾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划分为三大层次,即世界观(宇宙观、变迁观、人生兴趣、理想世界、社会/个人关系、社会的功能、理想社会结构、个人的地位、理想个人、理想人际关系)、社会观(组织制度、基本单位、社会阶层、人/群关系、社会规范、人际结构、人际规范、人际交往社会化、社会奖惩、社会维系、社会分配、社会公正)和个人观(与环境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