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清代川边康区主要土司
所属图书:化边之困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关键词:
内部结构:“土司社会”的逻辑

定乡巨酋扎西宜马,富冠乡、稻,其势力可达两县,……一班民众,仰若日月,畏若雷霆,只知扎西宜马为其最高长官,心目中毫无政府。完纳粮税,悉听其指挥。但扎西宜马颇具政治头脑,时常表示服从政府态度,以要名誉。究其心理,一面应付政府,以示诚恳,一面保障民众,而昭信守。

——乔亮卿,1942年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民223~107。

在川边康区,并不缺乏关于强有力的统治者的传说。格萨尔王——这位神界的英雄——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然而,在有史可考的历史中,这里的政权结构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呈现“碎片化”的状态。大大小小的部落间永无止息的竞争,构成了康区历史的主线。即使是那些被称作“甲波”( )(意为“王”)的地方统治者,所辖之地也只是康区广阔疆域的一个部分,“各为君长,互不相属”才是康区社会的主要形态。

这种高度分割的政治结构恰与中原王朝“多封众建”的统治策略相一致。在康巴地区,自元代起,王朝中央就以册封土著酋领的方式将其纳入管辖范围,土著酋领则通过履行朝贡、纳赋和应征的义务,承认对王朝的臣属关系。经过明代的完善,至清代,这套体系日趋完备与细密。在清王朝的眼睛里,这种统治边疆少数族群聚居区的方式被称为“土司制度”,而在土著社会,这只是给千余年的部落结构与世袭贵族统治多穿了一层合法性的外衣。

康区的土司世系

在清代,王朝的政治架构可以区分为“内地”和“藩部”两个大的体系。从制度设计上讲,清代的土司是属于“内地”的省—府—州—县体系的,所谓“土司”,是相对于该体制内的“流官”而言的,其任免和承袭,与“流官”一样由吏部、兵部管辖。

清代的土司分“文官”和“武官”两类。文官包括土知州、土知府等,而川边康区所设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