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贫困类型人群5年内累计经济活动年数
所属图书: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关键词:
公共性危机与青年“工作贫困”的社会风险

“工作贫困”释义与内在逻辑

人们一般认为只要一个人找到工作,并且努力工作的话,肯定不会陷入贫困状态。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欧美国家出现了即使拼命工作也依然贫穷的现象,并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工作贫困”(working poor)一词应运而生。该词在美国被定义为“成人工作时间超过平均工时的一半,约1000小时左右,但其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的200%”。周娟:《关于工作贫穷研究的述评与展望》,《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第3期。加拿大的定义为“工作贫困是指家庭总收入超过一半来自工资或者自雇收入,但其家庭收入低于官方的贫困线”。National Council of Welfare,“The Working Poor”,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Vol.5,1978,pp.345-364.英国的定义为“家中至少有一份收入是来自全时或部分工时的工资,但其家庭收入低于国民所得中位数50%或60%”。周娟:《关于工作贫穷研究的述评与展望》,《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第3期。尽管各国的定义多样,但区别仅在于具体的测量方法,“工作贫困”具有的内在特性仍然万变不离其宗,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独特性。“工作贫困”的提法本身打破了“无业即贫穷”的传统贫困观。一般而言,传统贫困是指一种“无业贫困”,意指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减弱的人,不能依靠工作获得生存手段,最终陷入贫困状态。这类人群多集中于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贫困已经不是没有劳动能力人群的特有现象,即使是努力工作的人也会成为弱势群体。其独特性就在于,“就业与否”已不再成为“贫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