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城市贫困家庭的主要类型
所属图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4(2003)
出版日期:2003年7月
关键词:
下岗失业与城市贫困

2002年,我们国家出现了2053万人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市贫困人口。他们中的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供养人和无其他收入来源的传统“三无对象”只占5%左右,新增加的贫困人口主要来源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贫困。

第一节 下岗失业 城市贫困的温床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通过就业实现“单位保障”。劳动者就业后有了“单位”,也就有了可靠社会保障。“单位”不仅发放工资,同时还负责住房、医疗、养老及解决贫困职工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那时城市的贫困群体主要是没有劳动能力者和由于各种原因被排除在“单位”之外的人,前者如“三无对象”(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后者则包括政府指定的一些特殊救济对象,如20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散居归国华侨等。上述人员中,“三无对象”中的一部分由政府主办的社会福利院集中进行供养,其他的则由政府进行社会救济和社会帮扶。当时每年由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城市困难人员一般在60万~80万人之间。王治坤:《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2000年10月。

城市贫困的新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的时期。1992年,中国政府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人民出版社,1992。为此,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在社会保障网没有健全的情况下,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影响了劳动者的生活并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