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权力与不同资源获取方式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学年鉴(1995.7~1998)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
关键词:
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取与行动方式

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中,“单位制度”或“单位组织”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基本制度,也是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基本场所。在本文中我们想要集中讨论的是,个人在单位组织的层面上是如何获得资源的,个人在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取方式与单位组织的性质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一、两种研究视角

对单位制度中社会资源的分配,可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视角。

1.宏观制度结构

中国的“单位组织”其本质是国家政治统治和资源分配的工具。国家借助于单位组织,将大多数社会成员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中。国家依赖政治目标、意识形态以及一系列具体的资源分配规则,例如政治面貌、单位行政级别、个人级别和身份等,将自己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分配至单位中,通过单位再分配至个人。因此,形成了一种“单向的依赖结构”(布鲁斯,1989),即: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政府),个人依赖于单位组织。同时,国家有赖于这些单位组织控制和整合社会(路风,1989;李路路,王奋宇,1992;李汉林,1993;Yanjie Bian,1994;华尔德,1996)。这一视角主要强调了国家制度或单位结构对单位组织中资源分配的影响。

2.单位组织内的关系和行动结构

另一基本的视角是强调单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成员的行动结构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在单位组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单位中资源分配的结果,是组织结构和实际行动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因而是人们“建构”的产物。建构活动不仅直接影响到单位组织中的资源分配,而且是导致组织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尔德(A.Walder)曾在“依附性关系”的背景下,分析了单位组织中“领导”和“积极分子”之间的庇护关系,这种庇护关系和对党及意识形态的忠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分配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