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脚踏自行车厂家“北上”部分情况
所属图书: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第三辑 经济·环境)
出版日期:2014年9月
关键词:
从企业集团体制到产业集群的转换及区域性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天津自行车产业为例

◎ 原文刊载于〔日〕『社会科学研究』第63巻第2号、東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2011年11月、29~49頁。

前言

欧美国家和日本曾经历过既是世界性自行车市场又是自行车生产大国的历史阶段。但是近年来,虽然“市场”照旧,世界自行车的主要产地却向台湾转移,并最终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自行车工厂”,其脚踏自行车的产量占到全球的70%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的转移过程见图1)。

图1 全球脚踏自行车主要市场及生产基地的供需情况(1997~2005年)

但中国并不是因产地的国际性转移才成为自行车大国。据历史资料,中国的自行车规模性生产与当时的日本厂家有着密切关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名为昌和制造所的一家日资企业就相继在沈阳、天津和上海设立了自行车整车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以这些地区为主,并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自行车产业。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已经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生产大国了。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了振兴民生产业、增加就业和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几乎所有一级行政区,都开始振兴自行车产业。与此同时,又在深圳形成了供应出口的生产基地。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沈阳作为自行车产业的传统基地逐渐衰落,而自行车生产开始集中于华北地区(主要是天津)、华东地区(上海、江苏和浙江)以及华南(主要是深圳)。

这种可以说带有伸延性的产业“集中”,不仅是地理性的,同时也伴随着“演员(企业)”的交替和多样化,以及产业组织的重组。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自行车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国有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内的配套体系,按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