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场主年龄,1980~2005年
所属图书: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出版日期:2010年2月
关键词:
台湾休耕农地活化利用之经济分析

前言

台湾休耕农地休耕农地系指休耕的稻田,不包括原先未种稻的其他休耕农地。此一定义与政府政策多年来着重稻田转作与稻米减产有关。在这二十多年来呈现递增的情势。1984年时一期和二期稻田休耕面积仅有0.57万公顷,2008年时则达到21.67万公顷,不但绝对数字大幅增加,2008年的休耕面积亦达该年两期稻田总面积52.38万公顷的41.37%。对人多地狭的台湾而言,大量休耕农地不仅是宝贵农地资源的浪费,背后反映的亦是国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种稻诱因的不足。事实上随着国民所得提高,在饮食多元化之下,台湾稻米的消费量逐年减少,例如每人每年消费量由1984年的99.66公斤,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7.87公斤。

台湾稻田休耕面积的增加其实也与政府的稻米减产政策息息相关。1984年之前台湾稻米产量一直维持在220万公吨以上,与消费量的逐年递减相比,稻米生产供过于求。为改变此一情况,在不变稻米保证价格以维护稻农所得下,稻田转作因此成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台湾最主要的农业政策,而1990年代后期稻田休耕则是除稻田转作外另一稻米减产策略。2002年台湾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稻米进口开放,为因应此一新增的供给,维持稻米供需平衡,并保障稻农收入,稻米减产更为重要,除鼓励稻田轮作其他作物外,稻田休耕因此成为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轴。

本文因此拟从过去稻田休耕政策谈起,进一步分析农地休耕的影响、目前所采取的休耕农地活化利用策略以及影响此一政策成效的相关因素,最后为结论。

台湾农地休耕政策及其影响

(一)台湾农地休耕政策及其成效

台湾农地休耕始自1984年的“稻米生产及稻田转作计划”。该政策主要目标是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