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留守老人生活各方面的照料供给主体
所属图书:2008中国农村情况报告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关键词: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养老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国际经验表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必然伴随着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快速转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参见徐志刚、黄季焜:《人口“不完全迁移”会导致城市化不完全》,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2007年5月29日。,并且流动的数量和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非常深远。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1995~2006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数量由5066万人增加到了11891万人。预计此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500万~700万人,增长速度5%~6%《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加》,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7年10月15日,转引自2007年10月13日《南方日报》。。不可否认,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也有利于缓解外出者家庭的生计压力。

然而,由于受到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些农村劳动力在进城务工时很难举家迁移,只能把父母和妻儿留在家乡,自己则候鸟一般往返于乡城之间。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三个特殊的留守群体由此产生,同时与妇女和儿童相比,老人更容易成为照看家园、维持农业生产的留守者。有学者根据“五普”资料按0.95‰的抽样比,推算出我国2000年65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数量为1793.9万人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西北人口